`

游戏引擎十大核心竞争力 之 (一);场景分割(alpha纯预览版、持续更新)

阅读更多

游戏引擎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场景管理技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场景分割。场景分割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下:

游戏场景是一次载入还是需要实时的流载入
游戏场景场景过大而无法一次载入的时候,怎样一次载入一部分
一次载入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怎样定义,根据什么原则
对于已经分割的场景,动态物体在移动的时候,在各个分割之间移动是如何处理的(尤其类似碰撞检测的功能)
编辑器怎样创建一个场景,怎样动态的管理场景的大小,是否支持场景的合并和拼接
物理系统的场景需要怎么处理,是和图形场景一致的么?
本文的目的,就是讨论上面的几个问题,并给出我现在的理解。

描述世界
描述世界,就是定义游戏场景的层次。如果游戏场景很小,只是一次载入,只需要一个octree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分割树】就可以了。我们先给这个方法定义一个名字,叫【白痴型-单场景-单分割树】。如果场景无法一次载入,也有不同的选择。选择1. 一个超大的场景,还是只用一个octree表示,只是octree的深度会根据场景的大小变得不同,在超大的场景中,这个深度会很恐怖,我们定义这个方法为【蛮力型-单场景-单分割树】。选择2. 就是对选择1的优化,对于octree的子结点,进行了压缩或者动态的分配,而不是一次分配一个极其恐怖的庞大的分割树,我们定义这个方法为【智力型-单场景-单分割树】。选择3.这个也是最常用的,场景分成多个子场景,也就是多个小的level,游戏进行中,就只是加载一部分的level,对于活动状态的level,也是加载其中的一部分,世界描述的逻辑定义,就是这样,至于碰撞检测、可见性分析等等,都是和单场景没有区别,所有的东西,都在一个树里面,我们把这个方法定义为【多场景-单分割树】。选择4.世界描述的逻辑定义和选择3一样,也是多个level,只是分割树也是多个的,而且分割树基本上都是和level一一对应的,我们定义这个方法为【多场景-多分割树】。选择5.有些比较蛋疼的方案,用了这样的中间过渡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室内和室外处理方法的不同,即使同一个区域内,也有可能出现两个不同的分割树,我们定义这个为【妖蛾子-单场景-多种分割树】。当然,不止这样几个方法,但是没有列举出来的方法,都是这些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已经列举的方法,基本上就是几种排列组合中最典型的。接下来就具体说明各种分割的方法:

【白痴型-单场景-单分割树】:动态物体的移动,只需要处理在【分割树】内部结点、层次结点之间的移动。编辑器的要求也会相对简单,创建场景的时候,就规定好整个场景的包围体,可以选择规定物体不会被允许移出这个包围体。

【蛮力型-单场景-单分割树】:动态物体的移动,同样只需要处理【分割树】内部的节点,层次结点之间的移动,但是当树的深度增大的时候,这个计算量是几何级数的增加,而且,这个几何级数的基数还不一定是2,有时候会是8,如果你是用octree的话。编辑器在控制场景大小的时候,也不好做,究竟支不支持动态的扩充呢,还是必须要固定大小呢?

【智力型-单场景-单分割树】:相对前者,针对一个庞大的树进行了优化的处理,一般就是【动态展开】的方法, 只在相机所在的地方,树的深度,才是最大化的,看不见得大结点,连子结点都不给分配;一个结点移出视线的时候,也释放他和他的子结点,保证树的整体空间最小。这样进行可见性判断、碰撞检测的时候,复杂度就低的多得多,复杂度就是BIG-Oh(n),具体来说,n的多项式系数,就应该是树分支数k(八叉树就是8,kd-tree就是k),与一个和视距相关的常数c的乘积。编辑器方面的问题,和前者同样纠结。

【多场景-单分割树】:这种划分方法,好处就是,分割树只是一个容器,多场景系统不停地往里面拿东西和放东西,而树本身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可视性判断和碰撞检测。

【多场景-多分割树】:不一定必须是一种分割树,可以是多种分割树。所以分析算法复杂度就省了,这个情况比较复杂。这个方法美妙的地方就是,每棵树,都可以是完整的,所以,对于开发者来说,这个地方容易实现,不需要动态的展开树,或者进行线性化的压缩,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子场景(室内和室外),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树;对于复杂场景,可以选择更深的树,简单场景,就只需要稀疏的,层次很浅的树。当然,缺点也不少,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物体移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编辑器内很难搞定,而且,在游戏运行时,还更纠结。比如,一个物体从一个子level移动到另一个子level,需要处理物体再分割树之间进行穿梭;如果物体同时处于两个场景的包围体中,怎么办,根据什么原则进行优先级的选择该放到哪个场景的分割树中?能够简单的归到上次所在的场景中这么简单么?有特殊情况么?在游戏运行时,如果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场景中,然后,物体之前所在的场景被运行时归为非活跃关卡,紧接着,这个已经非活跃的关卡再次被加载的时候,会不会多出一个物体出来,就是那个不该在原地出现的物体?

【妖蛾子-单场景-多种分割树】:要处理室内和室外,是需要两棵树,这个是必须的,但是为什么不干脆把这个弄成两个子场景呢,做的时候也可以分开做,只需要在编辑器内进行一次导入,匹配好相对位置,甚至,可以学习cryengine的,分成layer,即使是同时出现在编辑器内,也是有一个严格的划分。所以,这样弄,只是一个过度的方案,完全可以继续做成【多场景-多分割树】,如果只是单场景,他就有所有单场景划分的缺点,和所有多分割树的缺点,这个方案,还能更奇葩一点么?不过的确使很多商业引擎还真这么弄了,只是现在的引擎,这样弄的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讨论,我没有提到物理方面,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各种选择都和开发者的特殊需求相关;对于我来说,我使用第三方的物理引擎,havok和physX,两个引擎都倾向于让游戏对象管理-图形对象管理-物理对象管理,都是用同样的场景划分,所以,game world,分成多个level,每个level对应了一个graphics scene,一个physics scene(or physics island),这样物体的物理坐标的描述和图形坐标的描述,可以很简单的统一,跨越level的时候,需要处理的问题,也是一致的,可以尽量保证改变在同一个地方发生。

具体的分割树算法细节
octree

(图片来自http://www.gamasutra.com/features/19970801/octree.htm

octree划分空间的平面,是和坐标轴正交的;对于每个结点,都是一个AABB(axis-aligned-bound-box),每个结点内部,都有8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子结点。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只谈到了空间的分割,而没有讲可视性判断,所以,就空间分割而言,octree不是那么的有优势,而且,很多时候,空间的利用率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场景的广度比较大(水平方向的),而深度(垂直方向的)比较浅的时候。具体谈空间相关的算法:

1. 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添加:

添加一个静态的物体,首先计算这个物体最终的AABB,然后看这个AABB是否在octree的根节点内部,如果在,就继续判断这个AABB是不是在各个子结点中,如果在,则继续判断。。。

如果一个开始这个AABB就不在octree中呢,对于无法伸缩的octree,这个地方,就应该是一个错误,所以,编辑器在创建、移动静态物体(甚至动态物体)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这个物体不会移出根结点所在的范围。

添加静态物体的伪代码:

bool OctreeNode::AddObject( Object *object )

{

if ( this->aabb.Contains(object->aabb) ) // 这个物体的aabb在当前结点的范围内吗?

{

for ( int i = 0; i < 8; i++ ) // 继续判断这个物体是不是在各个子结点内

{

if ( children[i]->AddObject( object ) ) // 如果某个子结点【接受】了这个物体,则任务完成

{

return true;

}

}

// 物体虽然在当前结点内,但是任何一个子结点都不能完全包含这个物体,那么就把它放在当前

this->AddObjectImpl( object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2. 动态物体的移动,多简单。。。

void OctreeRoot::UpdateObject( Object *object )

{

// 打开冰箱门

rootNode->RemoveObject( object );

// 把大象放进去

bool result = rootNode->AddObject( object );

// 关上冰箱门

object->SetUpdateResult( result );

}

关于空间划分的,就只有这么一点东西,每个引擎在细节的部分会有一些不同,但是核心的思想就是这么简单的。

BSP
BSP的细节,放到quake3章节中详细讨论,这里就省略了。

kd-tree
kd-tree一般都是针对碰撞检测(和光线追踪)的优化进行划分,对于图形场景,很少有用kd-tree的。kd-tree,很多地方和bsp相近,有时候很难分辨具体是bsp还是kd-tree。实际上,也有一些工具是根据kd-tree的算法,生成bsp的场景的。

Case Study-Engine
Unreal Engine 3
unreal engine 3,从04年公布到今天,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算法的细节变化了很多。我主要分析04年的版本,这个版本可以从网上获得(悄悄的说,比如verycd),能不能编译我不清楚,但是肯定是没有办法运行的,因为没有04年那个时候的美术资源,用现在的ue3的游戏资源代替也不行。因为这样一些理由,分析的结果无法那么准确。

ue3的04年的版本,是使用的【蛮力型-单场景-单分割树】,但是从设计来看,已经考虑了以后扩展成【多场景-单分割树】的方案。04版ue3,一个关卡就是一个ULevel,从代码来看,一个游戏运行时只会有一个ULevel。ULevel中有一个FPrimitiveHashBase成员,这个就是Octree的马甲,FPrimitiveHashBase的一个子类,就是FPrimitiveOctree:

所有关于octree的具体操作,就在类FOctreeNode中完成:

其他引擎基于octree的实现方法,也是和这个一样一样的,每个OctreeNode中,有一个列表,存放在这个Node下的一组Object,然后是8个子结点。

核心函数AddPrimitive

先检查物体是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在游戏运行时,使用SingleNodeFilter进行添加物体

SingleNodeFilter中,首先看子结点能否完全包含该物体的,如果子结点无法包含物体,那么就【尝试】自己包含这个物体。如果子结点可以包含该物体的,则,继续递归对于子结点的SingleNodeFilter。

【尝试】自己包含这个物体,就是StoreActor,具体实现如下:

如果当前结点已经包含了过多的物体,同时,这个结点还没有子结点,(同时,这个结点比定义的最小粒度的结点要大),那么划分这个结点的空间,然后把当前已经包含的物体,以及新的物体,都尝试再放到当前结点一次(因为已经分配了子结点,所以,这个时候,很多物体,有可能放到子结点中了,而另一些物体,则再次放到这个结点)。

如果该结点的分配子结点的操作不符合要求,或者之前已经分配过,那么就直接把这个新添加的物体放到object list中,同时通知这个物体,Primitive->OctreeNode.AddItem(this)【你现在已经在我里面了】 :P

以上就是04版ue3的场景分割相关的主要算法。

接下去看06版ue3和09版ue3的改进。

06年,Unreal Tournament 3开发接近尾声,Gears Of War的开发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GOW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场景系统。

在代码中,最醒目的地方,就是多了UnWorld:

FSceneInterface *scene,和可视性、sorting相关的场景管理,从Level中移到了UWorld中,场景分割的场景树,FPrimitiveHashBase *Hash也从Level中移到了UWorld中,Level里面,现在还剩什么呢?

Level中,还剩下BSP,主要用于室内Brush的碰撞检测、静态光照、渲染等等;以及Kismet可视化脚本的对象。其他的部分,已经不直接和场景管理、尤其是场景分割相关了。但是其中有一个成员,比较让我感兴趣:

这个地方,很明显应该就是Unreal怎么处理跨越边界的物体,尤其是那些动态的物体的;最关键的,"streaming a level in/out”,啊哈!注意看前面提到过的,【多场景-多分割树】的难点。我相信这里会是相当纠结的(后面具体分析)。

Level中唯一和游戏对象直接打交道的地方,就是Level的父类,LevelBase: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06版Unreal的场景分割的大概方法,UWorld管理Level(主要是runtime streaming),以及一些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务(事务相当多而且类别各异,这是unreal设计策略的一个通病),level简单的作为游戏对象的提供(从streaming的结果中得到新的游戏对象)。

Unreal 06到09在这个方面变化不大。(ps:由于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调试的版本,unreal的进一步介绍可能要停一阵。不过可以肯定的,unreal是这个系列中的最重要的参考引擎。)

CryEngine
首先说说CryEngine。。。啊。。。CryEngine~~~~ 在这么多的引擎中,CryEngine的设计是我最喜欢的,恩,甚至超过了nebula device系列。21世纪游戏引擎什么最重要?模块设计!我理解的模块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分层和分块。CryEngine、C4、nebula device 3在分层方面都是做的相当好的。在分块方面,ND3就开始凌乱了;C4就不清楚了,手头连个sdk都没有。CE在分块方面的划分也是非常合理。我对CE设计的全部理解,来自Crysis Mod SDK,引擎部分的代码全部只有部分头文件,一般都是公用的接口,直接动态加载DLL可以使用的。就暴露的接口类而言,设计那是相当华丽!恩,废话不说了,大家自己去看。

在应用层的场景管理,就只有这么一点点的接口,是在是没有办法分析:

Quake 3 && Half Life
Ogre
Gamebryo
Gamebryo,在这个系列中多半是反面教材。在这一辑中,gb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压根就没有场景分割的说法。和场景相关的类都放到了core appFramework中,的entity system;而且没有场景分割,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是他们已经被分割好放到了场景中;其他的工程中,好像也没有相关的实现。而且多半看起来,这个场景管理还是倾向scene graph的(在今天看来,scene graph就是主流中的非主流),的确是挺符合Gamebryo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的。

Cube 2
Case Study-Editor
gtk-radiant
World Craft( my project )
Getic
Torque 3D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xjyhust/archive/2009/09/01/4509286.aspx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