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讲谈少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更多

众所周知,一些优质的小学入学都要进行数学能力测试,上重点更要过奥数这一关。重点学校为什么这么看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道破了天机: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有潜力,有后劲,到中学也能克服学习理科爬坡的困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现在的孩子在课外学了很多课程,知识丰富,但如果不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培养的可能是一个“知识型”孩子,而不是“智慧型” 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大家探讨。
  一、 在孩子数学萌芽的关键期及时培养
  2岁半左右是计数萌芽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抽象思维萌芽的关键期。如果我们错过孩子的关键期再对孩子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即使付出双倍的代价也难以弥补。我曾经辅导的一名学生,7岁就已经在上初中了;普通一年级计算能力倒数的孩子,我只用四到五次课,就可以让大多数孩子成为班里的心算高手;可我曾经辅导一个三年级孩子,在班里数学成绩是倒数的,经过我四个月相当努力的辅导,才在班里成为优生。在实践中发现:教育孩子,越小越专业,越大越难教,主要原因就是数学需要积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数学培养错过了关键期。
  二、 让孩子从小从整体上触摸数学
  赵宋光教授的“生物胚胎”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整体式推进的。我在“开心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的设计上,从中班就涉及到了正负数、分数、方程、排列组合、找规律,推理等内容,让孩子一开始接触数学,就触及到数学的众多方面,让孩子对数学有一个较全面的感知。如在数概念的建立上,建立孩子对数整体的辩证认识——没有最大的数,也没有最小的数,整数之间还有分数。从而,给孩子建立同心圆结构的知识生成模型,试图解决目前数学教学中知识太“散”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给孩子建立一个数学框架,孩子数学大楼庞大的后期建设由他自己做。家长担心孩子会不会学得会,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大人真材实料盖楼房,小孩子用积木盖楼房;大人炒菜,他们用沙子做饭,同样道理,大孩子的学习内容小孩子也可以做,只不过做的方式不同而已,小孩子是动手做数学,玩数学,而且喜欢玩大孩子的数学,由于内容丰富,还正好符合孩子兴趣易变的特点。一个经过思维训练的孩子他不会乘除法口诀却能想办法解乘除法题,他会用推理的方式解一些简单的正负数题,他会用计算器解高年级简单的方程,待孩子以后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能不感到亲切吗?就像我们听歌一样, 第一次听某首歌没有感觉,如果在某个地方再次听到,就会觉得这首歌还真好听耶。
  三、 从小培养孩子核心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主要分成两大块:计算和应用题,其中计算至少耗费了小学整个数学时间的百分之六十。我们从系统的角度看数学,眼光要盯着知识最原始的生长点,即知识的芽。对计算来说,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是混合运算的基础,培育好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个苗,计算这个大树就不愁长不壮。
  对小学应用题来说,主要围绕着几个核心概念和加减之间的关系展开,一道难题,也是由几个简单的小题组合而成的。孩子对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理解得越深刻,孩子的解题能力就越强。中国孩子从小就有数学的幼芽,中国数学多是跳跃性的教育:孩子还不会掰手指算,就开始学习心算,孩子还没有经过动手做题,就开始运用表象去做应用题,导致孩子学数学总有一个艰难的爬坡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让孩子大量的动手做数学,让孩子积累大量的数学经验,这样才能产生运算的表象,才能促进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
  另外,在学前数学不只停留在具体运算层面,将触角伸向深层——“数概念”和数的关系式,到了这个层次,数学启蒙才能进入“数概念的逻辑推演”。如:对计算的培养:第一步让孩子动手做计算题(直观行动思维),第二步想动手的过程做计算题(形象思维),第三步运用数的规律推算较大数的心算(抽象思维)。让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及时的得到发展,不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水平阶段。我在实验中发现: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跟动手的量有关。如果孩子动手不够,孩子多大了抽象思维也难发展起来,相反:让孩子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到想象动手操作再进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小孩子的抽象就可以大幅度的得到发展。
  四、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之中
  为了让孩子真正的理解数学,需要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比如:让孩子亲自去买东西,让孩子亲自拎一拎一千克有多重,让孩子算一算买东西付多少钱,找多少钱。在家里,给孩子量量身高,过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长高了多少厘米,还有,让孩子每天到时间睡觉,让孩子先记住那个时间就是九点……总之,我们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温度、长度、方位、时间,空间等,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这对孩子数学的发展和将来的写作都很有帮助的。

from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