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古龙的岁月(一)

 
阅读更多

读古龙的岁月(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第一次读古龙的小说是在高三的黑色七月。现在回想起来,当然已经不记得当初是哪个家伙塞了一本《天涯·明月·刀》给我了。在那段夹缝里生存的日子里,压力既不是让人进步或后退,也不是让人崩溃,而是把人生生挤压成文学青年。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吃完饭回教室的过程中,路过教学楼转角的厕所时,都要顺便蹩到厕所旁的书店里面去溜达一圈。其实学校将书店紧设在厕所旁边不管是否偶然,都是个绝妙的安排。一来厕所是一所学校人流量第二大的地方(仅次于饭堂),按照经济学法则,具有非常好的眼球效应。所以将书店安置于斯地实际上立即就有坐享校门口小卖部只能望洋兴叹的地理优势。二来,人们如完厕之后难免内腑空虚,而食堂却在遥不可及的后校园,于是书店在这时恰如其分地出现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按照软件工程的术语,这叫准确地分析出了需求。此外,如今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上要想做出好的服务,需要很高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多如牛毛的噪音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而数据挖掘中有一项叫做关联挖掘,几乎所有买卖东西的网站都用这项技术。简单的来说,关联挖掘就是说“如果你买了这个,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你也想买那个”,这么看来,我们的书店的地理位置选得实在贴切,因为它准确地挖掘出了“厕所”和“书店”之间的关联。

《天涯·明月·刀》到手的时候离高考还剩49天。除此之外这一事件还有另外几个上下文:

一,我的手电筒被班主任没收了,因为晚上趴在被窝里看《城市猎人》,关于《城市猎人》,有必要说明的是,首先那不是我买的,其次,这本书也被班主任同时收走,并且再也没有还给我,虽然我很怀疑班主任之所以不还的动机是想自己留着看,但同时我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去要,因为小辫子在别人手里,万一被告诉家长弄个偷看黄色漫画的帽子戴上可就不好收场了。很巧的是,没过两天,就在我刚看完按顺序传阅到我手里的《挪威的森林》时,同宿舍的一哥们就从外面一家书店里面买来一本翁虹写真集,于是我立马就理直气壮地跑去买了个新电筒,只不过这次不是用二号电池,而是用五号电池,而且灯泡的亮度也降为了原来的50%(事实证明偷看写真集用越暗越黄的灯光效果越好);并且,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晚上佯装上厕所,跑到隔间里面去偷偷地看,一来因为躲在被窝里看或者漏光(因为被子太薄),或者被子会拱起老高。两者都不利于隐蔽。二来如果想一边看一边监视窗口有没有班主任的脸实在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在光线长时间的刺激下突然将眼睛转向窗外,看到的只能是一片黑暗,此时如果班主任刚好站在那里便会看到一张先是茫然望着远方长达5秒钟、随即花容失色的脸。当然,最重要的好处还是方便隐藏物证,一旦班主任敲门,便立即将物证塞进纸篓,并假装用力中

实际上现在想来,当时对于那家伙传阅的写真集我有两点非常不满,一是为什么写真集的纸质要弄那么厚,本来页数可以是两倍的现在却只有一半。二是为什么定价那么贵,本来可以再买一本的钱却只能买一本。

二,当时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睡午觉,而这一个小时中间还要在路上花掉15分钟的时间,因为从学校到“希望网吧”不幸距离很远——我和另一位哥们都认为虽然学业紧迫,但娱乐仍然不能放弃,所以总是趁着午休时间出去玩红警。

所以,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只能选择用晚上的时间。雷锋叔叔说过,时间就像钉子,挤一挤总是有的。更何况当时正当年少,血气方刚,尽管晚上精神到两三点,但只要第二天一节英语课的时间就又生龙活虎了。只可惜的是课程的安排总是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最适宜补充精神的英语课和生物课总是放在吃午饭之前,却将最需要集中精力的数学课放在第一第二节。说最需要集中精力有两个原因,一,数学课是班主任的课。二,班主任非常喜欢点人回答问题。这样的课程安排带来了两个后果,该有效率的课没有效率;原本没有效率的课更没有效率。然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就像先知但丁所说的一样,兀自走着自己的路,全然不顾我们在它脚下的呻吟。

就这样,我居然奇迹般地只用了5天的时候便看完了《天》并顺利地将这块烫手山芋传给了下一位潜在的倒霉蛋,同时完全没有耽误每天中午的电脑游戏时间。后来我回想这段时光,认为那的确是我到目前为止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每块时间都被安排得适得其所,没有丝毫的浪费。想来之所以高考没有失败,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

关于《天涯·明月·刀》还有两点值得补充:一,我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有诗意所以才去看的,但从结果来看,这本书却非常符合我那会高三时的心境。苍白的手,漆黑的刀,孤寂的背影。所以一下就产生了共鸣。当然,这种共鸣未必是作者的本意,但却误打误撞的让我喜欢上了古龙,并直接导致了后来和古龙结下的不解之缘。二,我打心眼里很不认同那种什么武侠小说都看的做法,我们以前初中有一个哥们,一个通宵能解决两部上中下三本每本不下500页的小说。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神人估计看书是用关键字扫描的,一页书掀开来,先迅速看一下有几段,然后每段从中间扫几个关键字,最后综合起来在脑海里构建一下情节即可。这样的高度总分总归纳和重建的能力我是没有的,尤其是后者,根据神经网络的理论,要想重建得八九不离十需要长期的学习训练,于是向我这种武侠小说贫困户自然是没有这个资本的,我读书的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太慢,不可思议的慢,慢得有时候一段读着读着居然又读到段首去了;当时同样十分迷恋科幻小说的我理所当然的把这一现象看成是因看得太入迷从而导致周围的场发生扭曲于是进入四维空间跳跃到刚开始看那一段的时间点上所致。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做了9年的科幻迷之后我终于在回忆中认识到,原来那只是因为盗版书的印刷质量太差把同一段印刷了两遍。

高三就在这样的紧张当中浑浑噩噩的过去。现在回想起来,若不是因为那些书,高三无聊的课程难免不会在我们稚嫩的心灵上留下永久的伤痕。当然,更要感谢那个冒着风险传阅《天》的人,否则一向鄙视通俗小说的我怎么也不可能在大一的每一个安静的午后,躲在宿舍里,倒上一杯白开水,在到处堆满垃圾的阳台上寻出一方小地,就着暖暖的阳光,边听班得瑞边把心灵放纵进古龙的江湖

他走得很慢,可是只要一开始走,就绝不会停下来。

>> 读古龙的岁月(二)

目录(展开读古龙岁月》系列文章)

P.S. 本来呢,是想给亲爱的老婆写一封英文情书的。但是写着写着就没得灵感啦。早晨去军俱一趟,骑车在路上突然很想写写古龙。于是一路就在想写些什么。

算起来,从读古龙的小说到现在,有6年了,跟和老婆在一起的时间一样长。我们从大一那段日子就一起读古龙,谈论古龙其它的武侠一概不读,只读古龙:) 记得无数个温暖的午后和老婆散步在后山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古龙小说里的人物和江湖

酒,要和有热血的人喝,朋友,要和有热血的人交。那段青葱岁月,古龙的小说成了心底里最温暖的记忆。

所以就想,写一下吧,毕竟自己是一直想写的。大一的时候想写,可是光故着看了,看完却又迷上C++。所以就一直没写。但这也好,一段难忘的记忆,在内心深处藏得越久,味道就愈沉厚。

所以,想,是时候写一写了,不为别的,谨献给这段难忘的岁月。和我亲爱的老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