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SOA产业链及企业软件趋势研讨会”的感想

 
阅读更多
<iframe align="center"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csdnblog336280.html"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iframe>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下午,在CSDN的会议室中,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名为“SOA产业链及未来企业软件趋势”研讨会。具体内容、参会人员、主题大家可参考:http://news.csdn.net/n/20070511/103927.html

我有幸参与了这次研讨会,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首先,看看参会的专家名单就让人羡慕不已,有几个很有分量的:IBM软件集团企业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和北亚区首席架构师、SOA中国设计中心主任毛新生、SAP 中国研究院院长技术顾问李勇、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SOA首席顾问Tiger Hsiao、IONA大中华区手机架构师梁耀文、东方通首席软件架构师朱律玮


(我在那里专心的听讲了···· 我的左边是程勇,右边是老宋)

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这次研讨会,这是个小范围的讨论会,除了列席的专家以外,还有一些技术方面的几个专家,比如起步软件的总架构师老宋(宋兴烈),Huihoo的程勇等等。
说真的,收获很多。
令人敬仰的毛新生,用他那一贯幽默风趣的谈吐叙述,将SOA的核心价值阐述的淋漓尽致:SOA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对Business Agility的支持,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随需应变”。从OO到Component,再到Service,一直是大家在寻求更好的技术、标准、产品来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应用的复杂度和分布的复杂度。
不愧是“两只老虎”,Tiger先生一语中第:SOA是一种设计哲学和架构。也是IT技术与业务不断磨合的演变。从一个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角度(这里表达不是企业架构,而是企业战略)的角度,自顶而下的推动。不过遗憾的是,Tiger先生没有围绕这个层面再深入地展开。
而来自SAP的李勇,用他们SAP本身往SOA构架下迁移的经历,来诠释了SOA的内涵:SOA整个架构层面需要支持三个层面的集成:ProcessMessagePeople,从而达到对复杂业务层面的支持。SAP的产品在往SOA架构迁移中,经历了三个大的步骤:第一步,提供更好的服务层面的容器或平台的支持;第二步,把业务抽象成服务,确切地说,是抽象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第三步,把面向垂直或水平层面的各个产品,基于业务对象进行整合。
来自IONA的梁耀文,在为大家诠释了SOA Governance和微内核在SOA架构中的作用。但是很遗憾,由于梁先生是香港人,声音也不是很大,主要内容我听得不是很清晰。而且由于梁先生需要赶飞机,在尚未到提问阶段即离席了,很多我的疑问没有机会询问,只能等到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了。
在参会的代表中,还有来自本土的企业:东方通、起步、普元、东方易维,正邦高科。来自起步的老宋,问了两个非常尖锐的问题:(1)国内的客户,他们的遗留系统很少,那么为什么要让他们基于非常复杂的SOA架构来实施系统呢?(2)面向服务,仅仅解决了面向接口的问题,却不能解决接口背后的实际业务实现问题?
这两个问题,正好代表了国内企业和客户对SOA的理解的误区,毛新生在这方面给了非常有深度的回答:SOA不是解决互通互联的问题,是解决业务敏捷性问题;SOA也不仅仅是Web Service,事实上SOA的基础反而是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或者说业务模型(Business Model)。
这次的研讨会,也严重的暴露出一个问题:SOA的理解,本土企业还依然存有很多误区。虽然本土企业也看到了流程性问题、业务性问题,但是,却很难理解什么是Service的本质。而且很多时候,还仅仅局限于,利用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某一类应用性问题,来应对业务。
结尾:这只是篇小小的随感,有些观点没有太深入地分析,今后我会在后续的一些blog文章中与大家分享心得,一点点来把SOA理解清晰。

胡长城(银狐999)
TIBCO中国研发中心 Infrastructure Team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