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前的前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一)

 
阅读更多
<iframe align="top"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csdnblog01.html" frameborder="0" width="728" scrolling="no" height="90"></iframe>
引子
一、“因”
二、“果”
三、“知耻”
四、“后勇”
五、“中庸”
六、“物质”与“精神”
七、“责任”
八、“希望”
结束语

引子

  一位生于70年代的王为(http://blog.sina.com.cn/u/1490567244)前辈写了一篇写给80后人的文章,名为《80年代的兄弟,你会什么?!》,该文文笔优雅、言辞犀利、说得头头是道, 8000多字的长篇,不但证明了80后的人“啥也不会!啥也不懂!”,是垃圾,还苦口婆心的要求80后的人要站起来敢于挑战自我,战胜“80前”人。文章最后的结尾:“求你们,战胜我吧!这不难。”,更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唤。
  王为前辈的文章确实写得很精彩,很感人,我看第一遍就被其文字的威力及杀伤力所震撼。当然也看到很多80后非常不服气,并对文中的一些内容作反击,但却没有力度及深度。然而,真的如作者所说的一样,80后人就一无是处吗?80后的人需要鼓励、需要挑战自我,80前的人就不需要做些什么了吗?理总是越辩越明,事物越仔细观察就越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本人作为一名80后的程序员,天天接触一些if else的东西,Money没赚到多少,但逻辑思维到是长劲不少。刚好本人最近在写一篇有关80后的技术工作者是怎么对待技术的文章《玩玩Spring系列》(http://www.easyjf.com/html/20060504/31961965-3605811.htm)。今天实在手痒,仅以此文,纠正研究直销的王为前辈在《80年代的兄弟,你会什么?!》一文中所犯下的一些颠倒是非、黑白的逻辑错误,同时也希望能与仍有一点社会责任感的华夏同胞们共勉。
  本文为的追求真理,因此言语中若有所冒犯,还请多多原谅。为了力求文章简洁,在后面的文字中将以《80后》代表《80年代的兄弟,你会什么?!》一文。本文中的“我们”不代表所有“80后”人,本文中的“你们”也不代表所有“80前”人。

一、“因”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80后》开篇即说:80后的人连中国人遮羞挡怯的那最后一丝的血性、脾气、刚烈……也失去了。啥也不会,啥也不懂,啥也干不成!没血性、没性格、没教养、没文化!而且以后的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的示例来证明以上的论点。

  佛 教中说:万事万物皆有因 果。暂且不说《80后》文开篇的评论太极端,借用《80后》中的一些摘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咱们80后人的成长历程。
  6岁以前,作为娇宠的独生子女生活不需要我们有责任、使命感,甜蜜使我们认为“我就该幸福”;
  6岁以前,我们没有坎坷、沧桑、悲苦、煎熬,温暖使我们产生了“世界原本就这么顺畅”的想法;
  6岁以前,文 革早已结束、3年自然灾害早已过去,我们看到的是 “我们的祖国真的似花园、我们的生活真地比蜜甜”;
  7至18岁,你们所搞的应试教育体制告诉我们“考高分万岁”;我们从幸福的孩子变成了温顺的“考试机器”。我们中除了考第一名的孩子,其他的孩子都被灌输“真笨、不努力、不争气”。
  18岁,终于考上大学了,我们兴冲冲地戴着眼镜冲进象牙塔,却突然发现“铺床叠被、打饭排队、洗袜子、晾裤头”是那么的具体而麻烦;因为之前,我们都没有学过。
  22岁,我们大学毕业了,我们撕了校印刷厂自印的质量低劣书本、砸了暖瓶、兴冲冲地一头撞进社会。猛然间,才发现“才出虎口、又入狼群”——自己喜欢的所有单位都不缺人,缺人的单位自己又不喜欢。于是,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中,我们只好抱着“骑驴找马”的智慧,不断的跳槽、换工作,换多了,才发现:“哪个老板都不好糊弄”。

  总体来说,我们80后的人,生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之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而成长。再准确地说是听着四大天王的歌,读着金庸、古龙的武侠、琼瑶的言情小说,看着香港的警匪片,追着大大小的歌星影星长大的。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被你们当作教育改革的试验品,从义务教育,到国家高等教育再到高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应试素质双重教育。
  唉,受了差不多20年的教育,走上社会才我们才发觉“学的东西90%没用,有用的东西90%无处可学”。于是我们只有继续缴费进你们所办的各种样的就业培训班、出国就职班、职称及资格考试班等。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

  80前的前辈们,这些就是我们的成长及教育经历,我们在你们主宰的世界中茁壮成长了起来,成长成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我们。

  有什么感想吗?是不是为我们独特、前无古人、多姿多彩的成长经历所吸引,是羡慕、嫉妒、震撼还是叹惜?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772381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