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新浪说了算吗?

 
阅读更多
<iframe align="center"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csdnblog336280.html"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iframe>

引子

海报做了一个用户使用习惯测验,并撰文软件使用习惯微软说了算,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新浪说了算》,提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

1:“我们精心设计的导航、标签云,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只有一个人曾经点击过一次。大家毫无例外的都是根据标题或图片来决定下一步点击哪里,而不会点击什么导航

2:“不管苹果的软件在客观上多么典雅易用,如果用户按照Windows的使用习惯操作后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用户就会产生挫折感,主观上得出的结论就是苹果不好用。而在互联网上,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是新浪塑造出来的。

3:“Mary请了一帮圈内的朋友给创业邦网站(www.cyzone.cn)提建议,大家也普遍认为首页不妨像新浪一样多分几屏。大家都习惯了在首页上看到很丰富的内容,而不是一个很典雅的设计却没有几个可点击的链接。



测试没白做,这三个结论还是不错的,但不能说这是通用的习惯,只能说是内容型网站的特点。

再进一步说,这只是过客的特点。

请来的用户毕竟只能代表过客的使用习惯。他们无所为而来,自然按照固有的习惯点击。对于社区来说,存在四种用户:版主,发言者(主贴),灌水者(跟贴),潜水员。这些请来的用户仅仅相当于潜水员。

谁影响谁?

另外,为什么要遵从新浪的模式呢?

一个藏袍用户的浏览习惯与内容的组织(一)分析道:“门户,用户费力最少,提供的是最大众化的内容,所有人看到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阅读的人水准也不一,而这一点也决定了,要尽量少的交互,放尽量精华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是新浪影响了大家的阅读习惯,还是“水准不一”的大家的选择影响了新浪,以至于新浪自己现在也不能改弦更张了。

我们之所以分功能型网站和内容型网站,就在于要求用户真正地“用”。所谓“用”,就是说和写。

内容型和功能型的不同

之所以这么分,也有个好处,让我们看清楚每个网站为什么那么布局。

对于功能型网站,比如豆瓣,对于登录用户,左边列出最受欢迎的新评论,右边列出猜你喜欢的,一屏足矣。为什么,如果你无所求而来,则“最受欢迎的新评论”这第一个入口就可以满足你,在你运动的过程中,右边的“喜欢XX的人还喜欢。。。”这第二个入口还会引导你继续深入;如果你有所求而来,那么就使用搜索这第三个入口。

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BlogBus的首页仅仅是一堆标签,以及他所力推的“频道”。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以前门户状的BlogCN也首页改版为了简洁的导航。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明白自己是功能型网站,而不是内容型网站,他们要给老练的用户更方便的导航,而不是象bokee一样经年不变地堆砌庞杂的内容。

小结:

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是否由新浪说了算,这是一个伪命题。在内容型网站,可能确实存在首页不得不仿照门户的做法“要尽量少的交互,放尽量精华的内容”,但对于功能型网站,安排恰当的路径/入口,考虑到新/老、看/说写类型用户的不同感受即可。

Updated:

410:举个例子,新浪的菜摊式的页面布局好不好?是不是链接数太多,用户感受就不好?我看未必。从页面审美的角度来看,的确没有疏朗的页面布局更美观。但是用户会因为不美观而难以容忍吗?在大信息量,在必有一款适合你的诱惑面前,用户会不会放弃看新浪呢?

答案肯定不简单。需要做测量。还有,对门户新闻来说,屏长多少合适?是不是屏长太长就无效了?有多少人会点击第二屏、第三屏的新闻?和首屏相比,衰减的速率是多少?

用户感受的问题是天大的问题。但不能因为这是天大的问题,就意味着随口一个用户感受,就似乎说出了天大的真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