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信息化:何时让就诊卡不再只是身份卡

 
阅读更多

医院信息化:何时让就诊卡不再只是身份卡

2007-3-6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进入论坛

许久没去医院了,今天早上因为胃不舒服,去了趟离单位不远的人民医院,看见个新奇东西。

人民医院的挂号大厅有三张桌子,立着的牌子是办卡处。简单来说,每个第一次来看病的人,都先手工填一张单子,上面有姓名、年龄、公费自费、户口、住处等众多选项,之后拿着那张单子去办卡处,工作人员会现场给就诊者办一张卡,卡里记录的就是这些基本信息。

之后再去挂号,挂号处现在简单了,只要扫描这张卡,就可以显示出相关信息,直接打印挂号条就可以。之后的化验、交费等,凭借此卡就能证实患者身份,不用屡次输入,减少了出错的概率,而且大大加快患者办手续的速度。

和很多医院一样,人民医院的信息化也是循序渐进的。

两年前人民医院是挂号时给每个患者一个条形码,在挂号处现场输入患者身份,以条形码作记录,之后无论是化验、交费,扫描这个条形码就可以在系统里调出该患者挂号的信息,这样也避免了重复输入。但是相比较挂号卡来说,下次我再去看病又得来一张条形码,既让病人等,医院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在条形码之前,那是纯手工劳作。

拿到卡以后我很高兴,在我的想像中,医生的桌子上也该有一个计算机和读卡器,医生除了要写我的病历外,还应该扫描我的卡,从系统里调出我的数据,之后把诊断情况输入进去,为我建立档案,这样我下次来看病,只要出示我的卡,医生就可以看见我以前的患病情况,大大增快了看病速度,也方便了医患双方。

可惜,在医生那里,我装在兜里的卡没有见天日的机会。

医生还是一张桌子一杆笔,望闻问切后继续在我的病历本上奋笔疾书。于是乎,卡是卡,病历是病历。我的卡仅仅成为身份的象征,压根与我的病没有任何关系。

记得四年前东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给我描绘过未来就诊的情况,每个病人都有一张大容量的社保卡,里面除了记录患者信息外,还有屡次看病的记录。就算是记录比较复杂,比如因为有片子等原因,不能全部记录清楚,该卡也和患者在医保中心的档案相对应,患者不管在哪个医院就医,医院一刷卡,就可以看到该患者的过往病历,而医生看病时,也不用听患者从很多年前讲起,通过自己阅读再加上患者描述,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患者目前的状况、曾经吃过的药以及以前在各个医院的诊断记录等。

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看见我的社保卡,只看见了什么病历都没有记录的社保本。

人民医院有了一张就诊卡,是个好事。但愿这是个能发挥一定效应的过渡产品。对于我的好处来说,起码下次看病出示卡就不用再频繁报自己名字,不用在挂号处排长队了。

<!--新闻内容//--><!--评论发布-->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