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amfs文件系统中ARM9上的移植

 
阅读更多

linux-2.6内核已经支持S3C2410处理器的多种硬件板,我们可以参考SMDK2410参考板来移植开发板的内核。

实验 步骤:

(1)准备工作

(2)修改顶层Makefile

(3)添加分区

(4)添加devfs

(5)配置编译内核

一、准备工作

建立工作目录 ,下载源码,安装交叉工具链,步骤如下。

mkdir / root /build_kernel

cd /root/build_kernel

wget -c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linux2.6.14.1.tar.bz2

tar jxvf linux2.6.14.1.tar.bz2

或者到上面的网址去下载

二、 修改 顶层 Makefile

修改内核目录树根下的的Makefile ,指明体系结构是arm,交叉编译工具是arm-linux-。

vi Makefile

找到ARCH和CROSS_COMPILE,修改

ARCH ?= arm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3.4.4/bin/ arm-linux-

保存退出

这里使用的交叉工具链是3.4.4版本的交叉工具链,需要自己安装,交叉工具链要用好几个,用别人做好的就可以了,当然自己做也可以,但是比较麻烦。

三、 设置flash分区

此处一共要修改 2 个文件,分别是:

arch/arm/mach - s3c2410/devs.c ;指明分区信息

arch/arm/mach - s3c2410/mach-smdk2410.c ;指定启动时初始化

3.1指明分区信息

在arch/arm/mach-s3c2410/devs.c文件中:

vi arch/arm/mach-s3c2410/devs.c

在arch/arm/mach-s3c2410/devs.c文件添加的内容包括:

(1)添加包含头文件。

(2)建立nand flash分区表。

(3)假如分区信息

(4) 建立Nand Flash芯片支持

(5) 加入Nand Flash芯片支持到Nand Flash驱动

(1)添加包含头文件。

#include <linux/mtd/partitions.h>

#include <linux/mtd/nand.h>

#include <asm/arch/nand.h>

(2) 建立Nand Flash分区表

/* 一个Nand Flash总共64MB, 按如下大小进行分区 */

/* NAND Controller */

static struct mtd_partition partition_info[] ={

{ /* 256kB */

name: "boot",

size: 0x00040000,

offset: 0x0,

},{ /*1.75MB */

name: "kernel",

size: 0x001C0000,

offset: 0x00040000,

}, { /* 30MB */

name: "root",

size: 0x01e00000,

offset: 0x00200000,

}, { /* 32MB */

name: "user",

size: 0x02000000,

offset: 0x02000000,

}

};

name: 代表分区名字

size: 代表flash分区大小(单位:字节)

offset: 代表flash分区的起始地址(相对于0x0的偏移)

目标板计划分4个区,分别存放boot, kernel, rootfs以及以便以后扩展使用的用户文件系统空间。

(3) 加入Nand Flash分区

struct s3c2410_nand_set nandset ={

nr_partitions: 4, /* 指明partition_info中定义的分区数目 */

partitions: partition_info, /* 分区信息表*/

};

(4) 建立Nand Flash芯片支持

struct s3c2410_platform_nand superlpplatform={

tacls:0,

twrph0:30,

twrph1:0,

sets: &nandset,

nr_sets: 1,

};

sets: 支持的分区集

nr_set:分区集的个数

(6) 加入Nand Flash芯片支持到Nand Flash驱动

另外,还要修改此文件中的s3c_device_nand结构体变量,添加对dev成员的赋值

struct platform_device s3c_device_nand = {

.name = "s3c2410-nand", /* Device name */

.id = 1, /* Device ID */

.num_resources = ARRAY_SIZE(s3c_nand_resource),

.resource = s3c_nand_resource, /* Nand Flash Controller Registers */

/* Add the Nand Flash device */

.dev = {

.platform_data = &superlpplatform

}

};

name: 设备名称

id: 有效设备编号,如果只有唯一的一个设备为1,有多个设备从0开始计数.

num_resource: 有几个寄存器区

resource: 寄存器区数组首地址

dev: 支持的Nand Flash设备

3.2 指定启动时初始化

kernel启动时依据我们对分区的设置进行初始配置.

arch/arm/mach - s3c2410/mach - smdk2410.c文件

vi arch/arm/mach - s3c2410/ m ach - smdk2410.c

修改smdk2410_devices[].指明初始化时包括我们在前面所设置的flash分区信息

static struct platform_device *smdk2410_devices[] __initdata = {

& s3c_device_usb,

& s3c_device_lcd,

& s3c_device_wdt,

& s3c_device_i2c,

& s3c_device_iis,

/ * 添加如下语句即可 */

& s3c_device_nand,

};

保存,退出。

四、 支持启动时挂载devfs

为了我们的内核支持devfs以及在启动时并在/sbin/init运行之前能自动挂载/dev为devfs文件系统,修改fs/Kconfig文件

vi fs/Kconfig

找到menu "Pseudo filesystems"

添加如下语句:

config DEVFS_FS

bool "/dev file system support (OBSOLETE)"

default y

config DEVFS_MOUNT

bool "Automatically mount at boot"

default y

depends on DEVFS_FS

cp arch/arm/configs/smdk2410_defconfig .config

make smdk2410_defconfig

make menuconfig

在smdk2410_defconfig基础上,我所增删的内核配置项如下:

这里约定“#”后面的是注释部分。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

[*]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 Automatic kernel module loading

System Type --> [*] S3C2410 DMA support

Boot options --> Default kernel command string: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115200

#说明:mtdblock2代表我的第3个flash分区,它是我的rootfs

# console=ttySAC0,115200使kernel启动期间的信息全部输出到串口0上.

# 2.6内核对于串口的命名改为ttySAC0,但这不影响用户空间的串口编程。

# 用户空间的串口编程针对的仍是/dev/ttyS0等

Floating point emulation -->

[*] NWFPE math emulation

This is necessary to run most binaries!!!

#接下来要做的是对内核MTD子系统的设置

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s (MTD) -->

[*] MTD partitioning support

#支持MTD分区,这样我们在前面 设置的分区才有意义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支持从命令行设置flash分区信息,灵活

RAM/ROM/Flash chip drivers -->

<*> Detect flash chips by Common Flash

Interface (CFI) probe

<*> Detect nonCFI

AMD/JEDECcompatible

flash chips

<*> Support for Intel/Sharp flash chips

<*> Support for AMD/Fujitsu flash chips

<*> Support for ROM chips in bus mapping

NAND Flash Device Drivers -->

<*> NAND Device Support

<*> NAND Flash support for S3C2410/S3C2440 SoC

Character devices >

[*] Nonstandard serial port support

[*] S3C2410 RTC Driver

#接下来做的是针对文件系统的设置,本人实验时目标板上要上的文件系统是cramfs,故做如下配置

File systems -->

<> 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

#去除对ext2的支持

Pseudo filesystems -->

[*] /proc file system support

[*] Virtual memory file system support (former shm fs)

[*] /dev file system support (OBSOLETE)

[*] Automatically mount at boot (NEW)

#这里会看到我们前先修改fs/Kconfig的成果,devfs已经被支持上了

Miscellaneous filesystems -->

<*> Journalling Flash File System v2 (JFFS2) support

[*] JFFS2 write-buffering support

[*] Advanced compression options for JFFS2

JFFS2 default compression mode (priority) --->

(X) size (EXPERIMENTAL)

#选择JFFS2文件系统的压缩格式“size”

<*> Compressed ROM file system support (cramfs)

#支持 jffs2和 cramfs 文件系统

这里要选你自己做的文件系统是什么,要选上文件系统支持,要不无法启动内核。

Network File Systems -->

<*> NFS file system support

保存退出,产生.config文件.

编译内核

make

注意:若编译内核出现如下情况

LD .tmp_vmlinux1

armlinuxld:

arch/arm/kernel/vmlinux.lds:1439: parse error

make: *** [.tmp_vmlinux1] Error 1

解决方法 修改 arch/arm/kernel/vmlinux.lds

vi arch/arm/kernel/vmlinux.lds

将文件尾 2 条的 ASSERT 注释掉;

/* ASSERT((__proc_info_end __proc_info_begin), "missing CPU support") */

/* ASSERT((__arch_info_end __arch_info_begin), "no machine record defined") */

然后重新 make zImage 即可。

编译完成后会在arch/arm/boot/目录下生产zImage内核映象。zImage映象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映象,就是我们要移植到开发板上的内核映象文件。

当时我以为要加u-boot 的头,但是实际证明,不用也是可以引导的,直接把zImage烧到上面的内核分区上即可,用如下命令:先把zImage放到tftp的工作目录下,启动板子,进入u-boot,执行:tftp 0x30008000 zImage (事先要在板子上设置serverip为你的电脑的ip,并确认连上网线),然后执行 nand erase 0x30000 0x1c0000 (表 示 把nand flash里面从地址0x30000开始的0x1c0000个字节的内容全部擦除,因为nand flash是要先擦除才可以写入的,我们通过tftp下载到板子上的东西是放在SDRAM上的,掉电即消失,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放到flash上。) 其中的 0x1c0000 可以改的, 0x30000 是你内核烧进去的地址,也上面加到内核中的分区对应,这个值也可以改,只要你的内核烧进去以后不会超过你内核的分区。确定内核的大小小于内核分区的大小后可以执行烧内核到flash的命令了: nand write 0x30008000 0x30000 0x1c0000 烧写 完毕后后给出OK的提示,否则就是ERROR,如果是错误的话很有可能就启动不了啦,重新回到上面检查一下吧,或者把错误拿到google或者百度上看一下这个时候内核烧写完毕.

B usybox下载地址 http://www.busybox.net/downloads/ busybox-1.5.0.tar.bz2

实验步骤:

1 建立工作目录

设定工作目录为/root/build_rootfs/, 下载busybox到该目录

mkdir /root/build_rootfs

2 建立根目录, 该目录就是我们要移植到目标板上的目录,对于嵌入式的文件系统,根目录下必要的目录包括bin,dev,etc,usr,lib,sbin。

cd /root/build_rootfs

mkdir rootfs

cd rootfs

mkdir bin dev etc usr lib sbin proc

mkdir usr/bin usr/sbin usr/lib

3 交叉编译busybox,

#解压

tar jxvf busybox-1.5.0.tar.ba2

mv busybox-1.5.0 busybox

cd busybox

#添加交叉工具链

export PATH=/usr/local/arm/3.3.2/bin:$PATH

make defconfig

make menuconfig

#配置时,我们基于默认配置,再配置它为静态编译,安装时不要/usr路径,把Miscellaneous Utilities #下的“taskset”选项去掉,不然会出错。

#如下:

Busybox setting

->builds options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installitation options

->[*] don t use /usr

Miscellaneous Utilities ―>

[ ] taskset

保存退出。

#编译安装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CONFIG_PREFIX=/root/build_rootfs/rootfs all install

ARCH指定平台

CROSS_COMPILE指定交叉编译

CONFIG_PRRFIX指定安装的路径

#把安装的linuxrc删除

cd /root/build_rootfs/rootfs

rm linuxrc

3 copy C

交 叉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用到交叉编译的链接库,交叉编译的链接库是在交叉工具链的lib目录下;我们在移植应用程序到我们的目标板的时候,需要把交叉编译的 链接库也一起移植到目标板上,这里我们用到的交叉工具链的路径是/usr/local/arm/3.3.2/,所以链接库的目录是/usr/local /arm/3.3.2/lib(本来跟目标板相关的目录是/usr/local/arm/3.3.2/arm-linux, 因此要拷贝的链接库应该在/usr/local/arm/3.3.2/arm-linux/lib下,但是此目录的很多链接都是链接到/usr /local/arm/3.3.2/lib目录下的库文件,所以我们从/usr/local/arm/3.3.2/lib目录拷贝库),此目录下有四种类 型的文件。

注意:3.4.4版本的交叉工具链的库文件路径是: /usr/local/arm/3.4.4/sysroot/lib

实际的共享链接库

如:libc-2.3.2.so

主修订版本的符合链接

如:libc.so.6

与版本无关的符合链接(链接到主修订版本的符合链接)

如:libc.so

静态链接库包文件

如:libc.a

以上四种类型的文件,我们只需要两种:实际的共享链接库;主修订版本的符合链接,还有动态连接器及其符号链接。

#进入链接库目录

cd /usr/local/arm/3.3.2/lib

#编写一个 shell 文件 用于 copy实际的共享链接库;主修订版本的符合链接;动态连接器及其符号链接到目标板根目录下的lib(在这里是/root/)。

vi cp.sh

#内容如下:

for file in libc libcrypt libdl libm libpthread libresolv libutil

do

cp $file-*.so /root/build_rootfs/rootfs/lib

cp -d $file.so.[*0-9] /root/build_rootfs/rootfs/lib

done

cp -d ld*.so* /root/build_rootfs/rootfs/li b

#保存退出

#第一个cp命令会复制实际的共享库

#第二个cp命令会复制符合链接本身

#第三个cp命令会复制动态连接器及其符合链接

#执行刚编写的shell。

source cp.sh

#这样就把链接库复制过来了。

#接着我们还要缩小复制过来的链接库的体积,如下:

arm-linux-strip s /root/build_rootfs/rootfs/lib/lib*

5 建立配置文件

这里我们没有添加inittab等文件,我们只是添加了一个c shell初始化时读取的文件。

内核启动的最后,会执行sbin/init程序,init程序在启动的最后会执行/bin/sh,sh在启动的时候会读取/etc/profile文件。关于linux启动流程可以参考: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kernel/startup/index.html

我们在/etc/profile文件里设定PATH,LD_RARYLIB_PATH环境变量,目的是配置用户程序运行的环境。

cd /root/build_rootfs/rootfs/etc

vi profile

内容如下

#!/bin/sh

echo "Set seaech library in /etc/profile"

export LD_LIBRARY_PATH=/lib

echo "Set user path in /etc/profile"

export PATH=/bin :/sbin:/usr/bin

保存退出

6 添加一个用户程序

进入工作目录

cd /root/build_rootfs/

编辑源文件

vi hello.c

内容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printf( welcome to my rootfs/n );

}

保存退出

交叉编译

arm-linux-gcc hello.c o hello

复制到目标板的根目录

mv hello /root/build_rootfs/rootfs/usr/bin

7 制作cramfs映像

我们在光盘资料盘下的“Linux内核源码包和工具/toolchain”可以找到mkcramfs工具,把它复制到“/root/build_rootfs”目录下。

cd /root/build_rootfs/

mkcramfs rootfs rootfs.cramfs

rootfs.cramfs就是我们要烧写到目标板的映像文件

8 烧写rootfs.cramfs到2分区,启动开发板,运行hello程序。

将rootfs.cramfs文件拷贝到tftp下载的目录下,如拷贝到linux 系统中的/tftpboot目录;

开发板的u-boot通过tftp命令下载;

根据内核中的分区表来烧写(烧到“root”标记的分区中,即文件系统区);烧写规则同烧写内核(见(一)),先通过tftp下载到SDRAM中然后擦除nand flash,然后再写入nand flash。

烧写好内核和文件系统后,linux2.6即可启动,但是还要在u-boot中设置好参数:

#setenv bootcmd nand read 0x30008000 0x40000 0x1c0000 /;go 0x30008000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3 console=ttySAC0

#saveenv

#reset

即可见到linux2.6启动界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基于s3c2410的CramFS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本文讨论了CramFS文件系统的特点,并详细的说明了Nor Flash上建立一个uClinux的Cramfs根文件系统的一般步骤。  一、引言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基于 ARM技术的系统设计和开发平台越来越多地在控制类、消费...

    ARM-Linux系统移植

    2.2.2 u­boot移植工作目录....................................................................................................9 2.2.3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

    rootfs的制作.docx

    2) cramfs文件系统制作 9 3) ramdisk文件系统制作 9 4) initramfs文件系统制作 10 5) nfs挂载 10 6) Ubifs挂载 10 a. 下载mtd-utils 10 1) 内核配置 12 2) iw系列命令移植 ---wireless_tools.30.rtl.tar.gz ...

    基于嵌入式ARM的远程视频监控毕业论文

    首先给出了系统总体软硬件设计方案,针对本系统硬件对vivi进行了修改和移植,对编译和移植Linux内核以及制作cramfs文件系统也做了深入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下利用linux提供的 Video4LinuxAPI函数...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步步通

    2.2.3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9 2.3 配置系统服务..................................................................

    Linux移植过程真实体验

    3.4 文件系统移植 54 3.4.1 cramfs 55 3.4.2 jfss2 56 3.4.3 yaffs 56 3.5 小结 57 4 设备驱动 58 4.1 内存分配 58 4.2 中断 59 4.3 字符设备驱动 59 4.4 块设备驱动 64 4.5 小结 78 5 应用实例 79 5.1 文件编程 80 ...

    基于Linux-ARM平台的3G无线设计

    研究基于USB接口的3G无线网卡的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实现,包括研究Linux USB设备驱动程序、实现USB Serial设备的驱动、定制Cramfs文件系统。最后移植和配置PPP拨号程序,实现嵌入式系统通过3G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的...

    基于Linux-ARM平台的3G无线联网方案设计

    研究基于USB接口的3G无线网卡的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实现,包括研究Linux USB设备驱动程序、实现USB Serial设备的驱动、定制Cramfs文件系统。最后移植和配置PPP拨号程序,实现嵌入式系统通过3G无线网卡接入无线网络的...

    ARM技术资料

    本文将指导你如何使用SBC-2410X进行嵌入式Linux开发,当你阅读并实践过本文的介绍,你将学会: 编译、下载和执行Linux应用程序 编译、安装和测试Linux驱动程序 通过浏览器控制SBC-2410...制作cramfs和yaffs文件系统

    LINUX系统移植及UBOOT代码分析.zip

    Linux系统移植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8 1 硬件环境.........................

    drivers_实验资料\kernel课程\内核课程.chm

    fs: 文件系统的代码,包含Linux常见的文件系统格式,比如ext3,ext4,cramfs,jffs2,如果想让内核支持更多的文件系统格式,那么可以专注到这个目录 ipc: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比如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

    LINUX系统开发技术详解---基于ARM

    3.2.3 Makefile文件中变量的使用.............................................................................. 51 3.3 二进制代码工具的使用...................................................................

    ELDK使用与开发手册

    我们使用SELF(Simple Embedded Linux Framework)来展示如何建立一个开发环境(包括通过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和一个嵌入式目标板配置(从基于busybox的ramdisk映像文件中运行)。 本文档不会给出如何把U-Boot或者...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